欧阳询书法


书法风格

欧阳询的书法学自王羲之父子,参以隶法,劲险刻厉,于平正中见险绝,自成面目,世称“欧体”。

书法有北朝的峻拔,再加初唐的庙堂之气,用笔方整,略带隶意,笔力刚劲不挠,一丝不苟,结字多呈长方形,中宫紧结,左收右放,主笔伸长,字体大都向右扩展,但重心仍然十分稳固,无欹斜倾侧之感,而得寓险于正之趣。

唐张怀瓘所著《书断》[1]称:“询八体尽能,笔力劲险。篆体尤精,飞白冠绝,峻于古人,扰龙蛇战斗之象,云雾轻笼之势,几旋雷激,操举若神。真行之书,出于太令,别成一体,森森焉若武库矛戟,风神严于智永,润色寡于虞世南。其草书迭荡流通,视之二王,可为动色;然惊其跳骏,不避危险,伤于清雅之致。”


书法作品

楷书
作品 时间 撰者/铭者 书体 真伪
九成宫醴泉铭 贞观六年 魏徵撰 中楷 公认
皇甫诞碑 贞观初 于志宁制文 中楷 公认
化度寺碑 贞观五年末 李百药制文 小楷 公认
虞恭公温彦博碑 贞观十一年 岑文本撰 楷书 公认
小楷心经 贞观九年 玄奘奉敕译 楷书 伪:贞观九年玄奘尚在印度
兰亭记 贞观二年 王羲之 楷书 伪:记文本与序不同,文字与原文出入过多,字形凝滞呆板
温公墓志 贞观十一年 未知(据金石录) 楷书 伪:字形扭捏无力,中宫离散,非欧公笔意也
李誉墓志 贞观八年 未署名 楷书 非欧所书,整体布局与字形的偏大与越格,部分字怪异,笔力远不及欧
行书
作品 时间 撰者/铭者 书体 真伪
仲尼梦奠帖 - - 行书 公认
张翰帖 - 晋书 张翰传 行书 一说为唐人钩填本
卜商帖 - - 行书 一说为米芾临本
行书千字文 - 周兴嗣次韵 行书 伪:多字怪异,行文不畅,应为临本
隶书
作品 时间 撰者/铭者 书体 真伪
大唐宗圣观记 武德八年 欧阳询撰 隶书 -
房彦谦碑 贞观五年 李百药撰 隶书 -
西林寺碑 大业十三年 欧阳询撰 隶书 -
大唐司空窦抗墓志 武徳五年三月 欧阳询撰并八分书 隶书 -

开元通宝

欧阳询入唐之后,书法为唐朝野所仰,高祖李渊十分欣赏。武德四年(621)七月,高祖诏令欧阳询制词并书,以行“开元通宝”钱。可知,“开元通宝”钱的命名和钱文的书写都出自欧阳询之手。“开元通宝”在形制上继承了半两、 五铢的方孔圆形,却摒弃了此前以重量命名货币的旧习,使金属货币脱离了量名钱体系,而发展成为更高一级的铸币形式,开启了1300多年的新币制。尤其是首创宝文钱制,规定毎一枚钱重一钱.约重3.125克,十枚 钱重一两.约重31.25克。唐时十六两为一斤,一斤“开元通宝”大约160枚。斤的进位为十六进.但两的进位是十进,两的十进位制就是从此时开始的。可以说“开元通宝”钱的铸行,是我国货币史上的一次扱为重大的改革。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,也可以说欧阳询是一位在中国货币史上有所建树的人物。



注释

[1]张怀瓘 《书断》:皇朝欧阳询,长沙汨罗人,官至银青光禄大夫、率更令。八体尽能,笔力劲险,篆体尤精。高丽爱其书,遣使请焉。神尧叹曰:“不意询之书名,远播夷狄。彼观其迹,固谓其形魁梧耶?”飞白冠绝,峻于古人。有龙蛇战斗之象,云务轻浓之势。风旋电激,掀举若神。真、行之书,虽于大令亦别成一体,森森焉若武库矛戟,风神严于智永,润色寡于虞世南。其草书迭荡流通,视之二王,可为动色。然惊奇跳骏,不避危险,伤于清雅之致。自羊、薄以后,略无勍敌。唯永公特以训兵精练,议欲旗鼓相当。欧以猛锐长驱,永乃闭壁固守。以贞观十五年卒,年八十五。飞白、隶、行、草入妙,大小篆、章草入能。子通,亦善书,瘦怯于父。薛纯陀亦效询草,伤于肥钝,乃通之亚也。



支持 28
反对 2